齐文化大观园

汉代盛行的蹴鞠运动

2004年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亚洲杯开幕式上宣布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淄博临淄。最早的足球即蹴鞠,又名“蹋鞠”。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战国策·齐策》记载苏秦到齐国时曾说过,“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鞠者”。富裕繁华的临淄城,市民有多重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有吹奏、击打、弹拨乐器,有斗鸡、赛狗、下棋、踢球等,总之,蹴鞠在战国时期已经发展成一种在民间非常盛行的娱乐活动。到了汉代,蹴鞠活动更为盛行,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衍生出了表演性蹴鞠、竞技性蹴鞠和训练性蹴鞠等。

 

首先,作为一项娱乐活动,蹴鞠普及的范围更加广阔,不仅在都城,在广阔的国土范围下,赢得上至皇帝、下到市井小民的广泛喜爱。汉高祖刘邦的宫苑之内有“鞠城”,是专门踢球的场所。据《西京杂技》记载,“鞠城”最初的设立,是刘邦专门为了满足父亲对蹴鞠的渴望和喜爱而建立,汉高祖刘邦作了皇帝之后,将其父亲从沛县接到长安,可是其父对皇宫生活并不适应,整日闷闷不乐,原来,他父亲在家乡有斗鸡、蹴鞠的玩伴,平时经常在一起娱乐。来到长安刘邦失却了昔日故友。于是特地建立鞠城,并将父亲故友迁入陪伴父亲玩蹴鞠。后来,“鞠城”逐渐演变成了专门的竞技踢球场地。

蹴鞠不仅在皇宫中流行,在民间也大行其道。《盐铁论·国疾》记载:“里有倡,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蹴躹”。蹴鞠被录入《国疾》篇,可见在当时知识分子看来,全国上下对蹴鞠的参与已经近乎疯狂,成为一种病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记载了中国最早的一个狂热球迷,他的名字叫项处。西汉时期,项处患重病,他找到名医淳于意诊治,淳于意再三叮嘱他不可从事重体力活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项处仍然外出蹴鞠,结果第二天就吐血而亡。蹴鞠活动在汉代的流行盛况可见一斑。

第二,蹴鞠作为一项专门的表演活动在西汉上层社会广为流行。汉画像石有很多蹴鞠石刻,如河南省南阳市收藏的汉画像石(见图一),就展现了蹴鞠舞乐的场面。画面上部为三人奏乐,中部刻二人相向蹴鞠起舞,足下有一球状物和一鼎形器,下刻一人凭几而坐。在这里,蹴鞠活动既有健身功能,又有娱乐之效。除了双人蹴鞠外,还有单人蹴鞠和多人蹴鞠等,表演者神态各异,姿态优美。总之,表演蹴鞠在西汉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西汉乐舞百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汉代对抗性蹴鞠活动开始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球场和检阅台,从球员人数,球正(裁判)到比赛规则都有详细的说明,现代足球元素也开始萌芽。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就非常喜爱蹴鞠比赛,汉武帝闲暇之余,经常会在宫中举行斗鸡、蹴鞠比赛为主要内容的“鸡鞠之会”,汉武帝招揽蹴鞠的高手,组织对抗赛,汉武帝看到精彩之处,会手舞足蹈,还令文学侍从枚皋当场作《蹴鞠赋》。

东汉李尤《鞠城铭》反映了汉代蹴鞠比赛的特点,汉代蹴鞠共有十二个鞠室(球门),双方各六个,参赛人员共有二十四人,双方各有十二人,各有六人为守门员,六人为进攻者。除了参赛人数规定外,还萌生了现代足球精神,即公平、平和、协作、拼搏,“建长立平,其列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可见,汉代的蹴鞠竞赛已经基本成型。

第四,蹴鞠活动在汉代被列入正式的军事训练,成为训练士兵的手段之一。汉代班固把蹴鞠列入兵家技巧类,称“以立攻守之势也”。 刘向《别录》中说:“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蹴鞠象征“兵势”,用于排兵布阵,军事训练,提高军人的身体素质。蹴鞠还用于鼓舞军心,振奋士气,据《汉书·霍去病传》载:“霍去病将军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赈”时,他就“穿城蹴鞠,以振士气。”总之,蹴鞠作为体育运动、娱乐运动,在西汉时期的军事训练和丰富士兵娱乐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汉代是蹴鞠活动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在继承前代娱乐性蹴鞠的基础上,还出现了表演性蹴鞠、竞赛性蹴鞠,并被用于军中练兵。表演性蹴鞠以古乐相伴,动作优美,技术醇熟,是乐舞百戏的重要节目。竞赛性蹴鞠是完善的群体对抗运动,开创了群体球类竞赛的先河,奠定了现代足球运动的基础。军队训练之蹴鞠兼具体育性质、娱乐性质和表演性质,在提高军人身体素质、丰富军队生活的同时,将古代足球技能技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总之,汉代出现了现代足球运动的系列要素,萌芽了现代足球精神,是我国上古时期的蹴鞠向现代足球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作者简介:姜淑红,28365365.com打不开业务部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28365365.com打不开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5024484号

电话:0533-2348839    传真:0533-2348839

Powered by IOffice v4.0